湖北省在地圖的什么位置

用玩磚液
8.59×104 km2,約占全國國土總面積的
1.95%。湖北地處中國地貌第二階梯與第三階梯的過渡地帶,地勢為西高東低,西、北、東三面環山,外高、內低,向南敞開,形成一個不完整的盆地。大巴山脈在本省境內的最高峰—神農頂的310
5.4m,為華中最高峰,有“華中屋脊”之稱。 湖北地貌以山地丘陵為主,根據高度、形態特征,全省地貌可劃分為平原、崗地、丘陵、山地4種類型,分別占1
9.87%、1
3.16%、2
2.59%和4
4.38%(《湖北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》修編辦公室,1998)。湖北省地處北亞熱帶和中亞熱帶北段,北部接近我國北亞熱帶的北界,南跨越中亞熱帶的北界。處于我國東部季風氣候區,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,具有光能充足、熱量豐富、無霜期長、降水豐沛、雨熱同季等特點。由于境內地形結構復雜,導致地區氣候差異較大,形成一些各具特點的小氣候區域(中國自然資源叢書編撰委員會,1995)。湖北省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,降水充沛,屬于濕潤帶,局部地區甚至屬于多雨地帶。因而河流水源補給充足,境內以長江、漢江為骨干,接納了省內干余條中小河流。長江從重慶巫山縣入境,浩蕩東流,橫貫全省,至黃梅縣出境長達1061km。漢江自陜西蜀河口入境,由西北向東南斜貫省內,于漢口匯入長江,省境長878km,是湖北省第2大河流。省內河長在5km以上的中小河流共有1193條,總長度達35130km,通航里程10000余公里。全省水資源數量較為富裕,但因受水氣來源和地形條件的影響,地區分布不均,各地豐歉程度不一。 湖北成土的自然地理和生物氣候條件復雜、成土母質多種多樣,因而土壤類型繁多,表現出南北過渡地區特征。全省土壤分可分為11個土類,土屬137個,土種455個。 氣候特征 湖北地處亞熱帶,位于典型的季風區內。全省除高山地區外,大部分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,光能充足,熱量豐富,無霜期長,降水充沛,雨熱同季。全省大部分地區太陽年總量為85-114千卡/厘米2 。多年平均實際日照時數為1100—2150小時。其地域分布是鄂東北向鄂西南遞減,鄂北、鄂東北最多,為2000—2150小時;鄂西南最少,為1100—1400小時。其季節分布是夏季最多,冬季最少,春秋兩季因地而異。全省年平均氣溫15-17℃,大部分地區冬冷、夏熱,春季溫度多變,秋季溫度下降迅速。一年之中,1月最冷,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2-4℃;7月最熱,除高山地區外,平均氣溫27-29℃,極端最高氣溫可達40℃以上。全省無霜期在230-300天之間。 各地平均降水量在800—1600毫米之間。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遞減趨勢,鄂西南最多達1400—1600毫米,鄂西北最少為800—1000毫米。降水量分布有明顯的季節變化,一般是夏季最多,冬季最少,全省夏季雨量在300—700毫米之間,冬季雨量在30—190毫米之間。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,強度最大,是湖北的梅雨期。
2021-09-23 17:24:06 1167查看 0回答

胖圓圓咯(^_^)
2021-09-23 17:24:36 1324查看 1回答

小strong
2021-09-23 17:25:03 801查看 1回答

翼己宿汛饞緬床
2021-09-23 17:25:32 1056查看 4回答
2021-09-23 17:35:51 668查看 0回答